--我校天河区学历案一等奖团队欧阳翠红、冯冠嘟两位老师
开展天河区学历案展示课
2023年4月27日(周四)上午,天河区南片区科学教研活动--“学历案评比一等奖课例展示及青年教师同课异教”在广州市南国学校(小学部)一楼录播室举行,天河区南片科学教师积极参加了本次研讨活动。
首先,冯冠嘟老师进行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第7课时《种子的传播》课例展示。学生通过学历案,先思考植物传播种子的意义;接着通过观察凤仙花、苍耳、槭树、蒲公英、莲蓬等果实的形态结构,推测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再进行观察验证;最后设计和制作果实模型模拟和解释植物种子的传播方式。执教后冯老师反思到,在课堂中应该对学生的回答和反应给与及时的反馈,课堂节奏处理要科学合理。
接下来,体育东路小学兴国学校陈冬云老师进行《种子的传播》同课异教。陈老师通过观察凤仙花和苍耳,带领学生一起寻找探究种子传播方式的方法:观察--推测--验证。接着学生学以致用,用这种探究方法学习风力传播和水力传播。最后跟学生一起总结种子的传播方式。执教后陈老师反思到,课堂中老师说的会比较多,应该多给学生机会思考表达。
紧接着,天河区小学科学核心组成员、南片区教研片长欧阳翠红教师代表单元学历案一等奖团队发言,强调本节课是冯老师和陈老师对同一份教学设计和学历案的同课异教,不同老师对同个环节的处理方式不一样,学历案应该以学生为立场进行打磨,在课堂中教师需要抓住学生的生成因势利导,让学生多思考多表达。
接着欧阳翠红老师的发言后,天河区南片区的科学教师分成两组对冯老师和陈老师的内容进行研讨评课,提出宝贵的建议。课堂环节之间的处理可以通过对学习方法的总结进行递进,例如先学习凤仙花和苍耳的传播方式,与学生一起总结出“观察-推测-验证”的学习方法,学生再据此探究蒲公英和莲蓬种子的传播方式,从而体现出课堂环节之间思维的进阶。
在本次天河区南片区科学教研活动中,天河区教育信息和装备服务中心研究规划部黄燕燕老师开展了主题讲座《提升中小学教师数字素养,教师信息素养提升实践活动的评价指标解读》,为天河区的科学教师们解读了教师信息素养提升实践活动的评价指标。
天河区科学教研员雷晓晖老师开展专题讲座《基于“以问导学”的新教案、学历案的设计意图与撰写规范》,雷老师结合本次教研课例的学历案举例子,非常清晰地讲解了新教案与学历案的撰写规范,这两者可融合为“基于XXX学历案的教学设计”。“基于XXX学历案的教学设计”撰写时应该以学生为主体,评价任务可与学习目标相结合体现出分层评价,可嵌入学习过程,体现教学评一致,最后学生通过学后反思梳理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