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柔韧类 纵劈叉 | 测试目的 | 测试学生柔韧素质的发展水平。 | 场地、器材 | ①场地:平地 ②器材:条状物体(如海绵、砖等)若干块。规格:宽不大于12厘米,高6厘米。 | 动作规格 | 自然站立,一腿向前滑,两腿前后分开,以大腿着地,脚面绷直,上体面向正前方,臂放体侧以手扶地。 | 测试方法 | 双腿能触地者直接在平地上做。不能触地者,将条状物体(可重叠摆放)置于跨下,记录触及物体的高度。每人做3次,取最好成绩。 | 站(立)位体前屈 | 测试目的 | 测试学生柔韧素质的发展水平。 | 场地 | 场地:平地 | 动作规格 | 双脚并拢站立,两腿伸直,上体慢慢向前屈,双手伸向地面。 | 测试方法 | 每人做 3 次,取最好成绩。 | 二、平衡 5 秒燕式平衡 | 测试目的 | 测试学生平衡能力的发展水平。 | 场地、器材 | ①场地:平地 ②器材:秒表。 | 动作规格 | 自然站立,支撑腿向前一步,上体前倾,非支撑腿后上举,抬头挺胸,两臂侧举成燕式,支撑腿要伸直。 | 测试方法 | 每人做 3 次,每次坚持 5 秒,记录最好的一次成绩(详见评价标准)。 | 三、力量 爬杆(爬绳) | 测试目的 | 测试学生上肢力量的发展水平。 | 场地、器材 | ①场地:平地 ②器材:立杆或绳(如竹杆、铁杆、绳等)。 规格:高 5 米以上,直径约 5 厘米;两端固定,垂直于地面。 | 动作规格 | 双手抓杆,双腿夹杆连续往上爬,中间停留时间不能超过 5 秒。 | 测试方法 | 记录受试者爬杆的高度(手抓杆的最高点)。 | 掷沙包 | 测试目的 | 测试学生平衡能力的发展水平。 | 场地、器材 | ①场地:平地。要求:长 30 米以上,在一端划一条 7 厘米宽的白线作为起掷线。 ②器材:沙包若干个。规格:重量为 0.5 千克。 | 动作规格 | 原地单手投掷。沙包必须从肩上方投出,沙包出手的同时后脚可向前迈出一步,但脚不能超越起掷线。 | 测试方法 | 每人投掷 3 次,记录其中最好的一次成绩,以米为单位,保留小数点后 2 位数,丈量起掷线后沿到沙包着地点后沿之间的距离。 | 30 秒斜身俯卧撑 | 测试目的 | 测试学生上肢肌肉力量的发展水平。 | 场地、器材 | ①场地:平地 ②器材:牢固并在测试时不能移动的支撑物体(台阶、木块等)。要求:高 50 厘米,表面平整。 | 动作规格 | 受试者两臂与肩同宽,手掌向前支撑在支撑物体上,身体保持挺直。身体向下压至肘关节成 90 度,然后撑起至臂伸直为 1 次。屈臂撑时,不得塌腰或提臀。 | 测试方法 | 记录 30 秒完成次数。 | 立定跳远 | 测试目的 | 测试学生下肢肌肉爆发力及身体协调能力的发展水平。 | 场地、器材 | ①场地:沙坑。要求:沙坑的沙面与地面齐平(无沙坑也可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在平地上进行)。起跳线至沙坑近端不得少于 30 厘米。起跳地面要平坦,不得有坑凹。 ②器材:尺(如皮尺等) | 动作规格 | 两脚自然开立站在起跳线后,脚尖不得踩线,原地两脚同时向前起跳,跳进沙坑。 | 测试方法 | 每人试跳 3 次,丈量起跳线前沿到最近着地点后沿的距离,记录其中最好的一次成绩。以米为单位,保留小数点后 2 位数。 | 四、协调 1分钟跳绳 | 测试目的 | 测试学生耐力素质、协调能力、下肢肌肉爆发力的发展水平。 | 场地、器材 | ①场地:平地。 ②器材:短绳若干条,秒表。 | 动作规格 | 每摇绳过头、脚 1 次 ( 方向一致 ) 算完成 1 次。双脚跳或双脚交换跳均可。 | 测试方法 | 2 人一组, 1 人测试, 1 人记数。发令员发出 “ 预备 —— 开始 ” 的口令,同时开秒表计时。预备状态时,考生手握跳绳手把,手腕应保持静止。测试过程跳绳绊脚时,可继续进行,但该次不予计数。记录 1 分钟完成次数。 | 五、耐力 2分钟跳绳 | 测试目的 | 测试学生耐力素质、协调能力、下肢肌肉爆发力的发展水平。 | 场地、器材 | ①场地:平地。 ②器材:短绳若干条,秒表。 | 动作规格 | 每摇绳过头、脚 1 次 ( 方向一致 ) 算完成 1 次。双脚跳或双脚交换跳均可。 | 测试方法 | 2 人一组, 1 人测试, 1 人记数。发令员发出 “ 预备 —— 开始 ” 的口令,同时开秒表计时。预备状态时,考生手握跳绳手把,手腕应保持静止。测试过程跳绳绊脚时,可继续进行,但该次不予计数。记录 2 分钟完成次数。 | 50 米 ×8 往返跑 | 测试目的 | 测试学生耐力素质的发展水平。 | 场地、器材 | ①场地:50 米的直线跑道若干条。要求:地面平坦,质地不限,在跑道两端端线上各拉一条标志线(松紧带、绳子等)。 ②器材:发令器材(如:发令枪、旗,口哨等),秒表若干块。 | 测试方法 | ① 受试者分组进行,起跑姿势不限。发令员发出起跑信号后开始起跑,跑到另一端时身体任何部位触到标志线即往回跑,跑到起跑处触到标志线时再次往回跑,如此往返 8 次,最后冲出终点线(起跑线)。 ② 有人抢跑时需重新起跑。 ③ 测试员分工:一人发令,并负责检查受试者是否触及起跑标志线,另一人负责检查受试者是否触及另一端标志线。 ④ 若干人计时。计时员看发令信号开表。当受试者躯干到达终点(起跑线)时停表。记取 1/10 秒成绩。 | 注意事项 | 计时员必须记录好受试者往返的次数,往返 5 次后向受试者宣布次数。 | 六、速度 25 米 往返跑 | 测试目的 | 测试学生速度素质及灵活性的发展水平。 | 场地、器材 | ① 场地: 25 米跑道若干条。要求:在每条跑道的端线上放置标志物。 ② 器材:发令器材(如:发令枪、旗,口哨等),秒表若干块。 | 测试方法 | 受试者分组进行,起跑姿势不限。发令员发出起跑信号后开始起跑,跑到端线触及标志物后往回跑,抢跑者重跑。测试人员分工: 1 人发令,若干人计时并负责登记。计时员看发令信号开表。当受试者躯干到终点时停表。记取 1/10 秒成绩。 | 50 米 跑 | 测试目的 | 测试学生速度素质及灵活性的发展水平。 | 场地、器材 | ① 场地: 50 米跑道若干条。 ② 器材:发令器材(如:发令枪、旗,口哨等),秒表若干块。 | 测试方法 | 受试者分组进行,起跑姿势不限。发令员发出起跑信号后开始起跑,抢跑者重跑。测试人员分工: 1 人发令,若干人计时并负责登记。计时员看发令信号开表。当受试者躯干到达终点时停表。记取 1/10 秒成绩。 | 1.76 |